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文化 >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W 次

由于居住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等的不同,中英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规范,这就是文化差异。下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英文化差异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篇1

试谈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摘要: 颜色是一种视觉效果,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是相同的。但是这些描述客观事物的颜色词在人们生活中使人产生的联想,受到各个民族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本文就红、黄、白、黑六种基本色探讨了中英颜色词内涵的不同,就其象征意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颜色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语言应用

1.引言

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中,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颜色词汇,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事物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作为表达客观视觉感的词语,颜色词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强化了语言的形象。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应该是一致的。然而,各民族由于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的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尺度描绘事物的颜色,赋予事物以自己的民族文化内涵。颜色一旦浸入文化的染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殊的联想。因此,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的心里所引起的联想意义有时候也是大相径庭的。这种民族文化内涵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在中英跨文化交流中,这种由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而引起的文化差异比比皆是,给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本文将着重比较中英语言

中的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联想意义和语言应用两方面的差异。

2.颜色词在联想意义上的文化差异

2.1红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崇红情结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红与太阳与火有关,太阳给万物带来生机与温暖,而火意味着光明与兴旺。所以红色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成功、好运。在中国,红色都是运用在美好吉利的事物上。从中国文化中意味着人生大事的传统婚俗习惯中便可看出:新娘子要穿红衣,盖红盖头,坐大红轿。新娘也要披红,新房则是红色的海洋:红喜字、红蜡烛、红被褥、红箱笼……亲朋好友要送“红包”,媒人叫“红娘”。红色不仅给婚礼带来喜庆欢快的气氛,而且寓意着新婚夫妻婚后日子的幸福、红火。另外,中国的春节要挂红灯笼,贴红对联。如果是本命年,就要穿红以避邪。行好运叫“走红运”,“事业红火”是指事业兴旺,“红颜”是指漂亮的女子。“红利”、“红线”、“红人”、“红榜”……好事总离不开红,红色也意味着好的寓意。

英语中的“red”也可以表示重要或喜庆的,如:a red letter day(重要的日子),roll out the red carpet(接待贵宾),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对红的好感远不如中国文化。西方对“red”一词的理解与联想主要基于其物理属性。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主要指鲜血的颜色。因此,红色是“危险”、“紧急”、“暴力”、“血腥”、“愤怒”和“困境”的象征。西方国家的交通警示、医疗急救、消防设备等都用了红色。如:red alert(紧急警报),red cross(红十字会),red ruin(战祸、火灾),red revenge(血腥复仇)。另外用red所引申的短语也往往含有贬义,如:see red(勃然大怒),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妓女出没的地方),paint the town red(饮酒作乐),red tape(繁文缛节),red neck(乡巴佬)。西方国家在账目中记录负数时常用红色笔迹。所以,red还表示亏损、负债,如:red figure(赤字),in the red(负债)。

2.2绿色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常常给人一种祥和博爱的感觉,它能令人充满青春活力。绿色一般是生长中的植物的主色,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绿色都是生命之色,象征着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和生命的活力,寓意着“新鲜”、“安全”、“希望”、“和平”。

中文中的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的原野”、“绿色的草坪”、“红花绿叶”等词组给人带来了蓬勃的生机。“绿鬓红颜”用来形容青春年少,生命旺盛。但是中国古代对绿色却并没有什么好感,绿色不是正色,通常有着“低微”、“不名誉”、“下贱”等不好的含义。如白居易在《忆微之》中有“折腰�老绿衫中”一句,意思是说到了弯腰驼背的老年时,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官运并不亨通。在唐代,官位在七品以下的官员穿绿服,在之后的宋元时期,绿衣、绿服也是身份低微的服装。在元、明两代时期规定娼家男子必须带绿头巾,演变成后来的“绿帽子”指的是自己的妻子与别的男人私通。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在中国很少能见到绿色的帽子。

在英美文化中,“green”常给人以恬静的感觉,象征着乡村的宁静、自然界的和谐、青春的活力。例如:green peace(绿色和平组织),green house(温室),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同时,green也有不好的一面含义,指“缺乏经验”、“幼稚无知”、“容易上当”或“嫉妒、眼红”。例如:green hand(新手),green eye(嫉妒),green as grass(幼稚无知)。美国的纸币的背面印花是绿色的,故俗称“绿背”。受美国文化的影响,“green power”不是指“绿色的权力”,而是指“the power of money”,即“金钱的力量”。

2.3黄色

黄色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黄色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的颜色之一。中国古代有“黄帝”,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在古代,黄色是帝王之色,象征“神圣”、“皇权”、“尊贵”、“崇高”、“庄严”,只有皇帝才能穿“黄袍”,天子的依仗叫“黄钺”,发的诏书叫“黄榜”。总之,黄色在中国古代是法定的尊贵的特权颜色。它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王权的代表色。但是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黄色却又引申出一个与“尊贵”相差极大的内涵,即低级趣味、庸俗猥亵,如“黄色书刊”、“黄色电影”等。

同中国文化中的“黄色”相反,“yellow”由于是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衣服的颜色,因此通常用于贬义,有“胆小的”、“卑怯的”、“猜忌的”等引申义。例如:yellow belly(胆小鬼、懦夫),a yellow dog(卑鄙小人)。yellow journalism指是的以低级趣味的文字或耸人听闻的报道吸引读者的黄色办报作风。这层含义源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有两个报业资本家,为了招揽生意,在自己办的报纸上竞相登载低级趣味的连环画,其中一篇名叫“yellow kid”,此后,“yellow”就成了腐化堕落的代名词并影响到了中国文化。但是“yellow book”是指国家政府的报告书,用黄封面装帧,俗称“黄皮书”。“yellow page”指全书用黄纸印刷的电话簿,俗称“黄页”。

3.颜色词在语言应用上的文化差异

3.1颜色偏向的差异

颜色偏向是指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或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用不同的颜色词来描述。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颜色偏向的差异。比如,中文里的“红茶”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青一块紫一块”是black and blue而不是black and purple;“青衣”不能译成blue dress,而应译作black dress;“青玉”不可译作blue jade而是gray jade。而英文中的grey- haired应该是“白头发”而不是“灰头发”,brown sugar是“红糖”,而不是“棕糖”,brown bread是“黑面包”而不是“棕色面包”。

3.2颜色词语言色彩的差异

语言色彩是指语言意义的褒贬和中性。颜色不仅有语言色彩,还有各自不同的褒贬义。中英颜色词的语言色彩并不相对应,有时候汉语中褒义的颜色词在英语中却是贬义,反之亦然。比如说,上文所述的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大部分是褒义,而在西方文化中却多偏于“血腥”之类的贬义;中国文化中中性的蓝色在西方文化中却时而褒义,时而贬义;当“黄色”表示“低俗”时相对应的不是“yellow”而应该是“blue”。

在翻译古典小说《红楼梦》时,英国翻译家David Hawkes认为书中的“红色”对汉语文化的人而言,表示喜庆、幸福、吉祥,但在英语国家的人眼中,绿色和金黄色具有类似的联想意义,而红色则意味着流血、危险或暴力。因此,他在翻译时涉及红色的词语时作了一定的变通处理,翻译原文中的“红楼梦”和“怡红院”时没有选用red一词,而是分别译为Golden和Green这两个虽然不同色彩,从中可以看出颜色词的延伸涵义对语言的影响。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颜色词语言色彩各不相同,有时候是截然相反,因此,了解语言色彩的差异对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3.3中西颜色词文化差异的融合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中西文化也出现了相互融合。作为承载文化习俗的颜色词也随着文化的融合而出现了融合。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中国“尊贵”的黄色,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出现了与之截然不同的意义“低俗”。而red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贬义的联想意义也随着“中国红”的影响,喜庆的意义被更多西方人所接受。

4.结语

颜色词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具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扩大,颜色词也出现了一定的融合现象,但是差异还是存在的。了解颜色词在中西不同文化下所表现出的显性文化现象,并推究其隐性文化结构,弄清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更加了解中西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编译出版委员会.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7.

[3]陈俱生.现代汉语辞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蔡江云.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与翻译(二)[J].宁德师专学报,2006,(4).

[5]孙仁杰.中英颜色词跨文化对比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

[6]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7]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篇2

试论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英汉文化背景的人常常会因为文化差异问题而在礼貌用语方面产生误解。英汉语言历史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中西方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本文从这三方面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了跨文化比较。最后,阐述了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对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目的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关键词:文化差异;礼貌用语;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社会特征。有些科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化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①除了通晓这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外,深厚的民族文化功底在中英文语言交际中也占着重要的地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民族不同,二者不同的地理文化、历史风俗、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及美学观点,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必然会分别反映在两种语言交际活动中,如听、说、读、写和译等。此外,中英两国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习俗经济,政治生活,宗教信仰等,两种语言在理解其语言含义以及对部分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存在。例如,在禁忌语上的不同的表达等。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英语言间的差异,在跨国语言学习和交际活动的运用中是十分必要的。再次,语言与文化是相互紧密联系,彼此交融的关系,其文化及观念的差异性导致中英文化产生鲜明的“特异性”或个性。文化体现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因此不同文化中鲜明的“特异性”和“个性”,导致呈现出文化形态上的差异,具体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为语言差异。本文将从英汉语言文字本身以及精神物质文化等多层面分析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

一、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分析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既是传递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②异域民族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识反映,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中英两国人在对同一事物的思维方法和理解方式上不尽相同。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中英语言交际活动在受不同的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影响下所导致的在语言使用和理解方面上的差异。

(一)历史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其各自人文及社会发展进程上的差异,积累形成的历史文化也大不相同。在跨国语言交际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因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交际难题。例如,由于中英生活习惯的不同,英国人有喝下午茶(afternoon tea)的传统习惯,而中国有吃/夜宵(night snack)和广东的“饮早茶”(yum cha)的风俗习惯。再次,如中国的十二生肖,当用英语谈及人出生的属相时,英文表达为“What animal sign were you born under? (你属什么?) I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t. / Mine is the Rat.(我属鼠)。”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文化背景而望文生义则会产生误解,就可能会把回答误解“我是老鼠”而不是“我属鼠”。又如中国人的/扫墓/风水/算命/拍马屁/吃醋等;英国人get on the high horse/ lead a cat and dog life/ It rains cats and dogs.等,这些都基于英汉语言文化中独特的文化背景。再次,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恰当分析和理解异国的历史典故,也是正确进行跨国语言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很多英语成语典故都出自于希腊古罗马神话或者《圣经》,例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出自希腊古罗马神话,在英语里解释为没有预期到的灾难或祸害的源头。又如中国的“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如果外国人不知道“诸葛亮”为何人,其成语相关的典故是什么,他们也就很难理解这句成语的深层内涵。由此可见,如果缺乏对一民族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单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很容易会产生歧义或者误解,从而影响跨国语言交际活动的进行。

(二)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各民族由于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或者现象各自采用的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③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以黄土文明为主的东方大国,而英国则是个以海洋文明为主岛国。在英语中有许多与海洋和渔业有关的词汇,例如:mi-ss the boat(误船,现这一成语理解为“失去机会”),all at sea(船在海上失去控制,随风漂流,其实际含义为“茫然不知所措”)、get into deep water(陷入深水里,现解释为“陷入困境”)、hook one’s fish(其含义是如愿以偿)、spend money like water(理解为“挥金如土”)等,而中国,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因为常与土地接触、用牛耕作,汉语里有许多与土和牛相关的成语词汇,比如:土生土长、土里土气、卷土重来、吹牛、牛气冲天、牛脾气等。

此外,由于受历史、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习俗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各自不同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其中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东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所产生的成语词汇的意思也大不相同。受历史印象的影响,狗在汉语言文化中里代表着一种贬义的形象。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和词汇大部分都带有贬意,如“狗嘴吐不出象牙”’、“猪狗不如”、“狗腿子”等。而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的好朋友。英语的成语和词汇有关狗大部分都是没有贬义的并且常用狗来比喻人的行为。例如as a god with two tails (非常开心),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一个幸运儿),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同室不操戈)等。

(三)风俗文化差异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④不同的民族在称谓、打招呼、告别、称赞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

1.英汉称呼语的差异

英汉在称呼语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即便对同一个概念所指的和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在英语里分别用sister和brother来统称姐妹,兄弟;而在汉语,辈分大小都分得很清楚,例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汉语文化里表示堂表亲属关系的用语,既要区分性别,又分长幼次序,如“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或者“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而英语里却一律模糊地统称称为cousin。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西方人对称谓语的使用比较随便。Uncle,aunt等常常会被省略掉来表示亲切,甚至可以对父母长辈直呼其名。而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这些事不被允许及赞同的。

再次,社交场合中中英称呼语也大有差异。在汉语文化中,无论是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都习惯把对方的官职加在姓之前来表示尊敬,例如“王院长”,“周主任”等。而在西方国家,Mr、Mrs、Miss这种尊称可以代替对方的官职并用于几乎任何场合,甚至可以直呼对方姓名以示亲切。

2.英汉问候语的差异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也体现在问候语方面。英国人常用How are you doing? / He-y! / How’s everything going? / Nice to m-eet you!等为开始攀谈的话题;或天气也常被用做开始攀谈的话题,如:What a lov-ely weather! / A fine today, isn’t it? /Toda-y’s weather is nice, isn’t it?而在中国,人们常说:你吃了吗?/你上哪去?/结婚了没?/孩子多大了?等。婚姻、年龄、家庭、收入等相关方面也是中国人谈话的主要话题。而在西方国家,这些话题是要尽量回避的。英国人会认为这些中国式的谈话内容是在干涉其私生活,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另外,西方人告别时常说Good bye / See you later/ See you等;而中国人则常说:慢走/走好等。因此,问候语的使用也是中英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

3.英汉称赞语的差异

英汉中的称赞话语行为有相似之处,称赞语可用于打招呼、表感谢、提建/请求等。在英语和汉语中,称赞语在语言表达方面都有明显的相同的特征,如英语中常用“good”,“beautiful”,“wonderful”, “well done”等;同样地;汉语中常用“好”、“漂亮”等词。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称赞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也表现出各自的差异特征。如中国人在打招呼会说:“你好,你气色很好,圆润了不少,很有福气!”其中“你看上去很好”。(You look nice.)与“圆润了不少,很有福气!”(You look fat,lucky you)。这两句对中国人来说实为礼貌用语;在西方文化中,第一句是招呼语,而后句则不是。中国人有时说“你胖了”,实在称赞对方生活宽裕,或有福气。但对英美文化里尤其是对于评论女性的身材,说她长胖了,便是十分无礼,是忌讳语。

虽然称赞语都是褒扬被称赞者,但汉语和英语中具体话题大有不同。如对方的年龄、工资、婚姻、家庭等等常在汉语文化中被用做称赞话题。反之,如果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each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是侵犯了别人隐私,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是隐私,不容侵犯的。

(四)精神物质文化差异

中英文化在精神方面上的差异主要是指民族思想、文学艺术、哲学、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⑤中国受儒释道和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刻,而西方现代的观念则源自于古希腊文化。不同民族存在思维形式的差异,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必然会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从吴森教授论及中西文化基本差异中可以总结出:中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中国文化是艺术的,西方文化是科学的。

⑥如,西方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注重强调个人奋斗和竞争意识。西方人认为对语言表达应以事实为依据出发讲话,敢于直接承认事实,是礼貌的表现。而由于中国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人的价值取向特点是以“礼”为核心,“和”为贵。这种根深蒂固的礼教文化已成为了中华名族的潜意识。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交际场合,人们自觉地遵守着谦让的礼节,通常采取贬己尊人的表达方式来体现个人修养及礼貌。然而,在英美文化中这个观点并不被认同。例如,当受到赞扬时,西方人会欣然接受,并回答“Thank you. / Thanks.”而中国的回答则是采取“礼貌准则”。通常会用否认或推让的方式来表示自谦。如有人夸你的项链,你会说“一般而已”。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会回答“Thanks, I like it too!(谢谢,我自己也很喜欢。)”;又如以下的对话“Your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excellent.”西方人会回答“Thank yo-u / Thanks”,来表示对自己英语发音水平的承认并感谢对方;而中国人则会以“过奖了”、“还不行”之类语言作为一种自谦的体现。用“You are over praising me”(过奖)的回答方式,往往会让西方的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在英美文化中没有自谦的习惯,许多中国人到外企去面试时,常常会以自谦的方式去回答问题,结果往往错失良机。

另外,东西方文化对数字的理解也大有不同。由于受《圣经》文化的影响,13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为不祥的数字。“A bak-er’s dozen”常常会被用来代替13。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1、3、6、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数字。又因8的谐音为“发”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五)语言要素的差异

语言和符号是人类交往和文化传播的必要媒介,知识的承递也只能通过语言和符号来实现。在中文里第二人称的用词有“你”和“您”,而英文只有“you”来表达“你”或“您”。在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许多中国人不好意思用“you”来称呼年长尊贵的外国客人,但事实上,在英美文化中“you”已经涵括了中文“您”这个尊称。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其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汉词汇里,有部分词的指代意义和其对应的文化内涵是相同或对应的。如英语的“fox”与汉语的“狐狸”有着对应的文化内涵,都有“狡猾”之意。相反,有些指示意义相同的词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dragon”,汉语的意义是“龙”,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认定为吉祥之物代表至高的权力。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凶恶之物。例如汉语成语的望子成龙,用英文直译为“to hope one's son becomes a dragon”如果不清楚英汉文化对龙的象征意义上的不同,则会把它理解为相反的意思“望子成凶”。又如,“茶”与“tea”,在英汉文化里对茶的概念完全不同,英国人会把茶与舒适、放松联系起来,如”afternoon-tea”;而中国人会把茶和比较正式的风俗、礼仪联系起来,如“茶话会“、“座谈会”等。另外,有些词的指代意义在英汉文化内涵中只有部分相同。如“family”在汉语中理解为“家人”,是一个家族的概念,其包括上一代甚至上下几代人。但在英语中,“famil-y”专指夫妻及子女的一代人。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文化背景的层面上对英汉词汇及文学典故进行对比、分析和学习,从中寻求并学习两者间的异同,从而促进更好的英汉文化交际活动。

二、结论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英汉语言的交际活动起着显著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于记录文化,表现文化和反映文化。语言文化是反映和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特征的窗口。文化差异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要正确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活动,除了学习两国的语言文字和正确看待这些差异外,还必须要通过阅读英文原著书籍、了解英语人文背景、风俗习俗等方面去建立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注 释:

①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

②陈珍.东西方异域文化及语言表现[J].青海西宁: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7.

③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④王春晖.英语课堂教学中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

⑤黄昕.浅谈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中华,2009.

⑥范金玲,余洪源,莫竹竹,邹蕾,罗涵.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

参考文献:

〔1〕刘翔.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J].东北财经大学商务外语学院,2005.

〔2〕韩琴.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

〔3〕刘晓英.英汉礼貌用语之跨文化比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4〕王秉钦.论东西方思维方法差异及其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化差异论文”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篇3

试谈中英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摘 要:翻译是用一种译语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源语语言的文本材料的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既有跨文化性,又有交际性,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差异较大,为了忠实地传达原作的信息,教师必须在翻译时关注中英文化差异,使用适当方法。针对中英文化的主要差异,列举了一些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套译法;意译法;释义法;增译法;省译法

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它涉及面广又具独特性。语言表达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翻译转换语言,同时移植文化。所以,翻译必须关注文化差异。笔者尝试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处理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日常谈话等中西文化差异。

一、用意译法处理风俗习惯差异

中英文化中颜色词也存在不少差异,翻译时宜用意译。例如,“She is a yellow dog.”意译为“她是一个卑鄙的人。”这里的yellow不能直译为黄色,而因为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的意思。而汉语中表示低俗的黄色一词应用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来表示,所以,“blue jokes”意译为“低俗笑话”。

中英文化中都有着大量与动植物有关的词汇,但差异很大,翻译时宜用意译。例如,“Don’t go outside. Can’t you know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意译为“不要出去,难道你不知道正下着倾盆大雨吗?”例如,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西方人认为它是邪恶的东西。因此,“父母望子成龙”应意译为“Parents expect their sons to be outstanding persons.”

中英文化中数字的用法也不尽相同,翻译时宜用意译。 例如,“think twice”意译为“三思”。例如,“at sixes and sevens”意译为“乱七八糟”。例如,“in two minds, half-hearted”意译为“三心二意”。再如,“again and again”意译为“三番五次”。

二、用套译法和意译法处理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环境影响语言特色。英国四面环海,生活环境以海洋为主,英语中有大量与水有关的词语;汉民族生活环境以陆地为主,中文中有大量与陆地有关的词汇,因而这些词语在翻译时不宜直译。例如, “The girl spends money like water.”套译为“这个女孩花钱跟流水似的。”例如,“He goes through fire and water for his friends.” 套译为“他为朋友赴汤蹈火。”例如,“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套译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例如,“我们陷入困境。”意译为“We are left high and dry.”例如,“这个小女孩感觉浑身不自在。”意译为“The little girl is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再如,“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意译为“多此一举。”

三、用意译法处理宗教信仰差异

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中国人主要信奉儒教、道教、佛教,而西方人主要信奉基督教。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在影响着语言的表达。例如, “你应该提前做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意译为“You should take actions ahead of schedule and do not take measures only when in urgency.” 例如,“Your coat is as old as Adam. Let me buy some new ones for you.”意译为“你的上衣太旧了,我给你买些新的吧。”再如,“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意译为“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boy, three boys no boy.”

四、用释义法和增译法处理历史文化差异

不同的历史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别是涉及历史典故时,宜采用释义法进行翻译。例如,“He met his Waterloo in the war.”用释义法翻译为“他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 例如,“He opened the Pandora’s box.”用释义法翻译为“他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例如,“Why do you take Frence leave?”用释义法翻译为“你为何不辞而别?”例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用增译法翻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再如,“鸿门宴”用增译法翻译为 “Hong men feast with a trap for the invited. ”

五、用代换法处理价值观念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宜用代换法翻译。例如,用虎代狮:“In order to succeed, you have to face a lion in the way bravely.”用代换法翻译为“为了成功,你必须勇敢面对途中的拦路虎。”例如,用鸡代鹅:“Think twice, you are killing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用代换法翻译为“请三思,你这是在杀鸡取卵。”例如,用鼠代兔:“She is as scared as a rabbit.” 用代换法翻译为“她胆小如鼠。”例如,用鱼代鸭:“He is like a duck to water now.” 用代换法翻译为“他现在如鱼得水。”例如,用蚁代猫:“The man is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用代换法翻译为“这个男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再如,用马代羊:“Your are a black sheep.” 用代换法翻译为“你就是害群之马。”   六、 用增译法和省译法处理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翻译时对原文内容不应该做任何删减或增补,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常常需要删减或增添一些词。这样做可以使译文更为通顺,意思更为清楚。例如,“Good news, my children!”增译为“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里增译了“告诉你们一个”,语气更自然。例如,“This medicine will make you feel better.”增译为“你吃了这些药就会好些。” 译文增译了“你”和“就会”,显得更通顺。例如,“The girl is beautiful. ”增译为“这个女孩非常美。”译文增译了“非常”,表意更合理。例如,“You can not build a bridge or a house if you do not know how to make a design or how to read it.”省译为“不会制图或看不懂图纸,就不可能架桥或盖房子。”译文省译了代词you和it、冠词a、连接词if 和副词how, 表意简练明白。例如,“It took him a long time to finish the task.”省译为“他费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了工作。”译文省略了代词it和冠词a,表意更清楚。

七、用意译法处理日常谈话差异

中英礼貌用语不尽相同,翻译时宜用意译。例如,“I am happy to meet you.” 应意译为“久仰大名”。例如,“I am glad to be helpful.”应意译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例如,“你吃了没有?”应意译为“Hello!”例如,“请慢走”,应意译为 “See you later.”

八、用音译法处理外来语

使用外来语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外来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语言,而它们的翻译,宜用音译法。例如,“analgin”音译为“安乃近”,“Clean &Clear”音译为“可伶可俐洗面奶”,“Fieyta” 音译为“飞亚达”,“talk show” 音译为“脱口秀”。例如,“荔枝” 音译为“litchi”,“功夫” 音译为“kong fu”,“磕头” 音译为“kowtow”,“馄饨” 音译为“wonton”,“豆腐” 音译为“toufu”。

九、用分译法处理英汉句子的差异

英语句子长句较多,汉语句子一般较短。为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我们常可将英语长句拆开来分译,成为短句。例如,“It was a real challenge that those who had learned from us now excelled us.”分译为“过去向我们学习的人,现在反而超过了我们,这对我们的确是一个鞭策。”例如,“It is known that laughter has a tonic effect on the mind and body.”分译为“人们知道,笑具有保健作用,身心皆宜。”

以上笔者探讨了英汉翻译时处理中英文化差异的几种常用方法,为了更准确地翻译原文,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或套译,或意译,或释义,或增译,或省译,或音译,或分译,让译文能够忠实、正确、通顺地表达原文,把语言文化、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层次和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王振国,李艳琳.新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吕俊,候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05.

[6]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1.如何对待中外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2.十大中英文化差异

3.中英文化比较论文

4.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5.关于文化差异的英语文章

6.浅谈中英教育差异论文